执大象,天下往 | 大象无形
微信号:qinglan336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地处岭南的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。岭南工艺以开放兼容、务实致用、雅俗并茂、与时俱进的气质使其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中不断创造着辉煌。广州地处南方沿海,气候温和湿润,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,层层雕镂,而作品又不易脆裂。
广州象牙的历史悠久,但是在清代前,广州牙雕并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。“苏州样,广东匠”是清代前广州牙雕的明显特征,虽然那时广州牙雕的工艺水平高,但还处于苏州象牙的模仿状态。到了清代,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繁荣的对外贸易,促使广州牙雕发展为在中国牙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南派牙雕。
广州牙雕地位的确立
1644年,清世祖统一中国,朝廷实施“海禁”政策,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。东南亚、非洲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,为广州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。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,使广州文化、经济得以繁荣发展;中西文化的交汇,带动了广州牙雕工艺水平的提高,广州牙雕在这个大前提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。
广州象牙雕刻和牙丝编制的工艺精细巧美,深得宫廷显贵喜爱
以牙雕为首的“燕京八绝”分别是什么鬼?
雍正时期广东官员进贡内廷有象牙雕刻和牙丝编缀两种。牙丝编缀在清代广州象牙工艺中堪称一绝。它首先将硕大而坚硬的象牙劈成篾子,再编缀成席、枕、座褥等凉爽宜人的夏季用品,以及编缀大小龟背纹或线纹等牙丝工艺品。由于用料贵、耗料大、工程复杂、劳民伤财,激起民愤。雍正二十年降旨严禁广州编制象牙,乾隆朝继之,牙席编制遂绝;然而牙丝编缀工艺仍代代相习,根据宫廷装饰陈设需要,设计制作用料较少的工艺品,如牙丝编织扇、牙丝编织灯笼、花篮、香薰等,象牙工匠师精心构思、精工细作,将编制与浮雕巧妙结合,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、独具特色的新型装饰风格。
广州牙匠当差宫廷造办处,影响了整个内廷的象牙雕刻艺术
广州象牙工艺精湛,技艺高超,作品美轮美奂,得到雍正乾隆等历朝皇帝的欣赏。据《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》记载,自雍正至咸丰年间(1723年-1861年),留有名字的广州牙雕艺人就有十五名之多,他们为宫廷牙雕的繁荣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雍正七年(1729年)由广州巡抚祖秉性圭荐举,陈祖章入清宫造办处当差。当时,施天章等人在在造办处牙作已效力多年(施天章,嘉定人,封锡禄入室弟子),善工竹雕,雍正时期在造办处极为活跃,担任“序班”。陈祖章进入牙作之后,施展技艺,在苏州南匠控制的牙作内显露锋芒。因失势,施天章辞职回乡。乾隆五年由陈祖章一班广东牙匠顾彭年、萧汉振、陈观泉(祖章之子)以及常存,按画院处员外郎陈枚的画稿用了一百多天时间完成象牙雕极品“月漫清游”册12页,次册页刻画宫中仕女从正月到十二月的节令生活,均以象牙雕刻为主,分嵌各种彩石、青白碧玉、红蓝宝石及玛瑙、玳瑁等,布置成各种景物。它是一种风俗性的牙雕杰作,“月漫清游”册运用广州牙雕特有的“镶嵌”技法,集中了能工巧匠于一堂,反映了十八世纪牙雕工艺和镶嵌工艺的发展水平。他标志着广州牙雕开始垄断宫廷牙雕的创作,地位越来越显赫。
乾隆时期被召进宫廷造办处当差的广州牙匠有李裔唐、萧汉振、黄振效、杨维占、司徒胜、黄兆、李爵禄等人。他们都是出类拔萃、记忆高超的牙雕艺匠。黄兆从乾隆十四年进内行走起至乾隆六十二年,在造办处牙作效力达四十八年之久。可以说乾隆时代造办处牙作是以广州牙匠为主体的,内廷的象牙雕刻艺术基本上由广东牙雕艺术变化而来的。在《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》和广东地方志等都记载了广州牙匠造办处当差的相关活动资料。
从《清档》记载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乾隆时期广州牙雕在造办处的地位渐高,而作用与日俱增,这也是源于岭南人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吃苦耐劳敢说敢为的性格。
珠联璧合 续写辉煌 恭祝猛犸印象与黄渤再度携手